联系我们    反馈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心理体检测评软件        
教育中心
学习天地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概述)

[ 字号:   ]发布时间:2011-12-29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次数:3265

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

(一)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和顺序*

(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指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的。一般发展趋势是从出生到幼儿期属于第一加速发展期,童年期为平稳发展期,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发展加速期,成人期处于缓慢发展变化阶段,老年期的心理变化呈下降趋势。

(三)心理发展的普遍*和差异*

(四)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五)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和阶段*的统一

个体心理随时间而不断发展变化,呈现出发展的连续*进程。就发展的全程而言又按不同心理发展的质的规定*区分为数个发展阶段,称为阶段*。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和阶段*相结合、两者统一的过程。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

2        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单因素论;2.二因素论;3.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皮亚杰)

2        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需重点掌握) 

n       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

n       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n       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n       心理发展阶段说

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的4个阶段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

2)前运算阶段(2―6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把上一阶段中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和一般*,具体表现为:(1)泛灵论,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2)自我中心,认为所有的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3)思维的不可逆*,只知道A>B,不知道B<A。(4)未掌握守恒。掌握守恒是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如同样多的水,无论倒在细长的量筒中还是倒在低矮的盘子中,水都是一样多的。但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掌握守恒,表现为儿童在做出判断时只能从一个维度(如高度或底面积)考虑问题,不能同时运用两个维度。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处于表象思维水平。

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这一阶段的认知水平处于依靠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约束,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其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2.艾里克森的仍发展八阶段理论;前四个是重点

1)婴儿前期(0―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4―7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童年期(7―1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理论。

1)三元交互决定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

2)观察学习: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矫正已有的某些行为反应特征,而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未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部操作。

4.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3种水平,6个阶段)


 

[ ↑返回顶部 ][ 打印 ] [ 关闭 ]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