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反馈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心理体检测评软件        
教育中心
学习天地

人工概念

[ 字号:   ]发布时间:2011-12-29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次数:3059

人工概念

人工概念(Artificial Concept    用于实验室实验的人为制作的概念。概念是人们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由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一个概念需要很长时间,现代科学水平也还不允许我们借助精密仪器来直接观察人们在概念形成中头脑的内部活动,因而心理学家在研究概念形成过程时,更多地是通过预先安排一套特定的实验程序,用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来探索内部进行的心理过程。在这里,创造适用的实际模型和实验材料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1920年,C.L.赫尔为了尽量排除额外因素的干扰,首创了人工概念的实验材料。赫尔的人工概念是用无意义音节代表偏旁相同的汉字,如用“oo”代表所有带“氵”偏旁的汉字(见下表)。实验采用配对学习法,即将具有相同偏旁的汉字与某一无意义音节配对呈现(如泳oo,殄rer,勠li)。实验所用的人工概念共有12个,分12个单元进行。实验时,按顺序每次呈现一个单元刺激图形(无意义音节与汉字配对呈现),直到被试发现规律,能自动把偏旁和无意义音了联系起来为止。当被试能够排除无关因素(如偏旁以外的字形变化)的干扰,建立起本质因素(如不变的偏旁)与音节和联系时,就表明他已经形成了这个要领分析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反应,就能较客观地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条件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了。赫尔通过实验发现,概念形成似乎是经过了相当的时间之后突然出现的,而且如同技能学习曲线一样,有相当长久的高原现象。 

(第244页表) 

 

 

 

继赫尔之后,又有很多心理学家进行了类似的实验研究,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海德布雷德的研究。海德布雷德所采用的方法同赫尔差不多,好运用了配对技术,但他所使用的人工概念比赫尔有了相当大的改进。他设计的人工概念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代表“人脸”、“房屋”、“树木”等具体物体的概念,一种是代表“2”,“5”,“6”等数字的概念,还有一种是代表“o”、“∝”、“≠”等空间图形的概念。实验时,将用这三种类型的概念制成的互不重复的图片分别与无意义音节配对呈现,例如使MULO对树配对、FARO与圆形物配对,DILT与数字5配对,这样就共有9个无意义音节分别代表9个概念。整个实验共分16次试验,每次试验用9张配对的图片。每次试验者首先向被试呈现一张图片,然后要被试猜测与此配对的无意义音节,当被试反应以后,就告诉他正确的配对,即代表这一物体的概念。开始的几次试验被试都无法知道正确的配对,只是随机地猜测,但由于反应后马上就能得到反馈,因此几次以后就能作出一些正确的配对,并且最后总能正确地指出与所有的图片相配对的无意义音了。由于所有的图片没有一张是重复的,所以被试学习的不是对某一特定刺激的特定反应,而是学习的对一类刺激的概念反应。如果被试在整个一次试验中对所有的9张图片都能作出正确的反应,就表明他已经形成了这些概念。 

目前实验室研究所用的人工概念都是对自然概念的模拟,一般是选择刺激的若干维量和属性加以结合制造出来的。例如,在J.S.布鲁纳等人于本世纪50年代所做的人工概念实验中,所用的人工概念是画在卡片上的图形。他们选择图形的形状、颜色、数目和边框数作为构成每一个特定图片的四个维量。每个维量又分三个水平,即各有三个属性值,如形状分十字、圆形和方块;颜色有绿、黑、红;图形数和边框数也各有13三个值,每一张图片都有4个维量的各一个属性,并且每一张图片都与其他任何一张图片在14个维量(属性)上有区别。这样就可能有813×3×3×3)张不同的图片。利用这些图片进行人工概念实验时,实验者首先规定某个维量的某一属性(如红色)或几个维量的属性(如红色的圆形)作为某人工概念的特有属性,类比于自然概念的内涵。这些维量和属性也称作有关维量和有关属性,其他则称作无关维量和无关属性。凡具有所规定的全部有关属性的图片即为概念实例或肯定实例,否则就是否定实例,前者属于该人工概念的外延,后者则与该人工概念无关。被试掌握了有关属性,能将肯定实例和否定实例分开,就说明掌握了该人工概念。

[ ↑返回顶部 ][ 打印 ] [ 关闭 ]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