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反馈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心理体检测评软件        
协会心闻
心闻报道

睡前给孩子读5~15分钟的书,比你跟他说一天话都有效

[ 字号:   ]发布时间:2024-8-7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次数:1332


  睡前给孩子读5~15分钟的书,比你跟他说一天话都有效



爱读书是一个人终身的幸运。越早开始亲子阅读,孩子的语言发展就越早,而且会一生都拥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如果上学后孩子才开始接触书籍,由于课本是以学习工具的严肃面孔出现,和考试联系在一起,孩子对书就会产生负面的情感反应。而在幼儿时期就常常和书愉快交流的孩子,也会对学习抱有积极轻松的心态。


怎样给孩子讲故事


    小孩特别喜欢互动,这也是语言能力提高的过程。当豆豆妈读到:“兔兔蹦、兔兔跳”时,豆豆总是指着书里的兔子说:“它蹦了!它跳了!”而且说的一次比一次清楚。妈妈每次都会鼓励她:“豆豆说对了!你看兔兔跳得多远呀!”


    睡前是亲子阅读的最佳时间,亲密温馨的时光,会让孩子安静下来,带着美好的感觉进入梦乡。规律和仪式感还体现在,幼儿经常喜欢睡前父母给他们讲同一个故事。重复性故事是辅助孩子入睡的最佳手段,也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很好途径。给孩子讲故事,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个故事起码要重复5~6遍,甚至可以一周讲一个故事。重复的频率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作相应调整,越小的孩子重复率应该越高。


     成长中的孩子呼吸和心跳都不稳定,有规律的生活,重复性的讲述,可以增进孩子呼吸与心跳的和谐,而只有当孩子调整好呼吸和心跳时,才能进行智性思考,也更容易接受故事内容的滋养。”


    上学的孩子有更强的自主意识,会缠着家长“再读最后一段”。建议父母,开始每天睡前故事之前,要注意跟孩子约定时间,互相遵守。教孩子学会克制自己的愿望,学会等待。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讲故事


   现在给孩子看的书实在是太丰富了,多得让妈妈们失去了选择的能力。早期阅读推广人林静说,她现在给孩子读的书都是绘本。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睡前故事书,很多妈妈也不是特别清晰。专家认为:累加故事和无意义故事,更符合学龄前孩子的身心韵律,这样的故事情节简单,甚至没有情节,只是动作和语言的不断重复。


   “像《格林童话》这类民间故事和其他复杂一些的故事,最好放在孩子上学后再讲,那时孩子的心智已经发展到可以理解故事里复杂的人物关系、激烈的冲突和深层的意义,并且能逐步区分童话世界与现实世界。”


   家长也可以自己编故事,只要故事内容美好、友善、温暖,并不需要法则和意义,也不要求与真实生活一样,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夸张。


爱孩子,每天给他们温柔的5分钟


   在中国,听父母讲睡前故事的孩子有多少呢?六一前夕,在意大利大使馆的文化剧场举办了一场“100个女孩子的读书会”,庆祝一套意大利的勇敢女孩子系列图书出版。当现场的孩子们被问到:“爸爸妈妈在睡觉前给你们讲故事吗?”在场大多都是6~10岁的孩子,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理由多是:“爸爸妈妈没有时间!”“大人太忙了!”“求了好多次,都不给我读!”


   有一个女孩,终于轮到她说了:“我自己读!爸爸妈妈很忙,我不打扰他们。我自己能读好多书了!”


    真让人感慨!大人的事情难道永远比跟孩子分享哪怕5分钟更重要吗?也有一些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出差,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其实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生活本身就是充满了取舍,这需要父母们自己去权衡。


如何为孩子创编故事


澳大利亚的资深幼儿教师苏珊·佩罗(Susan Perrow)告诉我们——

1. 快乐的结局

给孩子希望,他们还在成长,内心需要希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孩子远离媒体,因为媒体中有很多负面的东西。孩子的心智不够强壮,还不能承受像地震那样的景象。

2. 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

年幼的孩子是通过模仿动作来学习,你会发现经典故事中,几乎没有什么形容词。

3. 所有的故事都有开头、过程和结尾 

如果要给一个2~3岁的孩子创编故事,则故事要短,要有韵律;大一点的孩子可多一些过程。


所有的故事都有治疗或治愈的潜力


     澳大利亚的资深幼儿教师苏珊·佩罗认为——


    凡是有助于恢复失去的平衡、或者重新获得整体感的故事,都是“治疗故事”。给孩子讲“治疗故事”,能够让孩子的行为或状态重返平衡。如果一个故事让人发笑,笑的人就得到了治疗。如果一个故事使人哭泣,同样也具有治疗的效果。


   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的主题和解决方案非常大众化,常给听故事的人带来希望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帮助他们找到继续前进的路。


     常州市心理卫生协会31届心理咨询师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欢迎大家前来报名学习,助人助己。


      心理健康公益热线4009280051


[ ↑返回顶部 ][ 打印 ] [ 关闭 ]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