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反馈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心理体检测评软件        
协会心闻
心闻报道

临终关怀服务由国家埋单

[ 字号:   ]发布时间:2024-8-7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次数:1679

        【视野】英国:    临终关怀服务由国家埋单

   
        临终关怀旨在为临终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减轻其痛苦,并且为其家属提供身心缓和性照顾。现代临终关怀兴起的标志是英国护士桑德斯于1967年创办的世界上第一家临终关怀机构——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院。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英国的临终关怀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独立的临终关怀院、附属于综合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社区病房和居家临终关怀服务。我国临终关怀起步于1988年成立的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但体系尚不成熟,在很多方面值得向英国学习。

 
      临终关怀纳入全民医疗服务体
 

      英国国家医疗健康服务体系(NHS)创建于1948年7月,是英国社会福利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目标是为英国公民以及所有合法在英国居住的外国公民提供全面的免费医疗服务。其资金主要来自税收,包括部分有薪阶层按月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临终关怀作为国家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一部分,临终者无论是在公立医院还是在私营临终关怀机构中接受临终关怀服务,都无需缴纳费用,而是由国家支付,甚至连饮食的费用都是国家承担。
 


       相对于传统医疗产生的医药费和诊疗费来说,临终关怀主要产生的人工护理费计算标准目前还不够明晰,因此临终关怀并没有被纳入我国医疗社会保险之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院展开临终关怀服务的积极性。


 

      提高临终关怀公众参与度

      
       英国现代临终关怀创始人桑德斯本人信仰基督教,她认为照顾和关怀临终者是“上帝之爱”的体现。英国作为一个基督教国家,公众对于临终关怀的参与度很高。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的公众直接捐款捐物给临终关怀机构,或者通过慈善基金会间接捐赠;另外一方面,完善的志愿者制度使得普通公众能够有机会直接为临终者提供服务,比如为临终者清洁卫生,陪临终者聊天等。据统计,英国志愿者每年提供临终关怀服务总时长达440万小时。公众在参与关怀临终者的同时,也从临终者那里获得对于生命新的认识与思考。

 

 
          在我国,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家属对临终者进行积极甚至是过度的治疗,这样反而会给临终者带来更大的生理与心理上的痛苦。此外,在传统观念中,死亡是一个忌讳的话题,甚至认为“不吉利”,在上海就曾发生过某小区居民抵制在其小区旁建临终关怀院的事件。虽然我国也有大量的志愿者队伍,但是针对临终者开展关怀的志愿者数量不足。因此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临终关怀专业人员的培训
      在英国,临终关怀工作职责分工不同。经过专科医生确诊后,病人确实无法治愈,需要转到医院临终关怀病区,然后临终关怀机构的医生会为临终者制订照护方案。临终者可以选择在医院接受服务,也可以选择在家中接受服务。无论在哪里接受服务,都会为临终者配备专业关怀团队。每个团队里面包括至少一名医师、三名专业护理师、临床心理专家、社会工作者、牧师和小组秘书。
 
     
 
      团队中的所有医护人员即使持有专业资格证件,也需要接受临终关怀专业技能培训。培训的内容为英国国家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推荐的关怀方法,除了团队中的工作人员外,志愿者也需要参加医疗机构组织的培训,了解基本的护理知识,掌握护理技巧。经过专业的培训后,临终者接受的关怀才能细致入微。例如,称呼临终者姓名而不是床号,为少数族裔的临终者提供语言服务等。

 
      反观我国,临终关怀教育和培训的状况不容乐观。虽然我国临终关怀的兴起首先从理论研究开始,但是并未形成成熟的教育体系,临终关怀相关课程在医学院校中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此外,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还没有明确的行业规范,致使各地临终关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来源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常州市心理卫生协会30届心理咨询师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欢迎大家前来报名学习,助人助己。

[ ↑返回顶部 ][ 打印 ] [ 关闭 ]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