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孩子”的案例
目前,在大中城市,越来越多的孩子对父母说:
肚子痛、腿痛,身体的哪里痛,甚至真的发烧、过敏、麻木;
有的孩子说:作业没写,课程太难,老师不好、同学难处;
有的干脆直接说:就不想去了。
今天不去,
明天不去,
一周不去,
一个月、一年都不去。
好说歹说,
去了,坚持一天、两天,又去不了了……
打不得、骂不得、逼不得,
家长愁眉不展,
还要笑脸相迎;
今天旅游散心,
明天提高抗挫力,
后天听说有人成立了集训营,把失学的孩子集中起来学习……
家长尝试千万招儿,
孩子一招“不去”全都拆,
焦虑、焦虑、焦虑
家有不去上学的孩子,家长操碎了心。
可是,这还没有完,
孩子不能这样待下去……
必须救他!
不能上学的孩子无论表面有什么理由,其【不能正常在学校就读】是重要的行为识别。这意味着他们不能行使正常的社会功能。他们失功能的表面原因可能是身体原因、课业问题,也可能是人际关系问题,但无论不上学的理由是什么,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在孩子出现以上或其它不愿意走进学校的苗头时,应该尽早寻求专业帮助。
首次寻求专业帮助的时机和专业服务人员的选择非常重要。由于厌学孩子大多比较敏感,一方面难以信任他人,另一方面又困惑于如何与人打“好”交道,他们可能希望自己在咨询师面前“表现好”,又对此感到压力,纠结于这样复杂的关系中,他们习惯地采取“逃避”作为保护自己的方式。在接触的过程中,他们既希望被人了解,又害怕被人知道;如果咨询师推进太快,或者孩子感觉到“不安全”“要暴露”都可能第一时间采取“逃跑”策略。另外,由于关系能力尚未发展完全,以往的关系创伤尚未处理,对关系的恐惧等负面感受很容易较早投射到咨询师身上,所以他们一方面很容易对咨询师不满,要求家长换人;另一方面家长很难分辨到底是咨询师不行而选择换人?还是孩子的原因而要鼓励他坚持?
所以,前期找一位专业、信任的咨询师是非常重要的。
S同学休学了一年,回到学校又再次辍学。服用精神类药物,无主治医师,期间换了3位咨询师,没有令他满意的。这样的结果可能有两个方向:一是只能与父母在一起,难以与其他人建立关系。二是与父母内在关系崩塌,与任何人都没有关系。无疑,新的咨询关系建立将更加难上加难。
其次,除了确诊的躯体疾病外,基本是心理原因。
小D初中生总说腿痛,家长3年间带着孩子看遍了大小医院,都没有诊断出问题,父亲执意认为不是心理问题而拒绝心理咨询。但万般无奈之际,母亲寻求心理帮助,3个月后孩子回到学习状态,并参加了之后的中考,虽然比同龄人晚了一年,但终将没有被父亲耽误一辈子。
W总说上学无聊,与老师同学都无法相处,执意在家休学。家长为了让他复学,耐心地陪着聊天、旅游,还请了“教练”训练抗挫力、意志力,折腾了3个月以后,W已经彻底地“坐实”了“不上学”这件事,他已经现实地面对了“不上学”可能会带来的压力,习惯了不上学的日子,似乎日子过得还都挺有趣,使得回到学校面临更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消解。最终,还是要通过有设置的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帮助。
再次,父母做好改变自己的心理准备。
孩子的问题不是一日铸就,家长难辞其咎,做好准备配合专业人员调整、挑战自己是每一位厌学儿童的家长要面临的课题。家长进步一小步,孩子进步一大步;家长开始小步跑了,孩子就会飞跃了。
家长积极改变,孩子改变的阻力就小了,支持感倍足,动力更强。
常州市心理卫生协会30届心理咨询师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欢迎大家前来报名学习,助人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