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反馈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心理体检测评软件        
协会心闻
心闻报道

如何培养孩子的高情商

[ 字号:   ]发布时间:2024-8-7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次数:1852


 如何培养孩子的高情商

                                 文章来源:百度学习网

         第一、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当孩子给你表达他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受到委屈了时,首先要引导孩子分离负面情绪的始发点,让孩子可以从中明了,接下来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那个“对方”。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事情,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其实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调试情绪,做出合适反应。其次,孩子可以从中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去想想别人也就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个深刻的情绪体会,有助提升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所以从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这会是个一举两得的做法。在协助孩子辨识情绪之后,接下来,爸爸妈妈就可以再问:“你愿意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的亲子沟通方式,当父母学会发问及倾听,孩子就会愿意开口说话,培养良好的亲子沟通习惯,会让彼此的沟通畅行无阻。

 

         第二,帮助孩子发展负面情绪的管理技巧。 在美国有些中小学,在课程中加入冥想的练习,让孩子坐下,闭上眼睛,意念集中静坐20分钟。通常,静坐冥想有助降低一个人的焦虑感,而且能够强化注意力的集中,进一步地提升学习效率。像这些设计得当,适合孩子的放松技巧,早早学会,对他们未来的抗压能力就会有所帮助。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嗜好,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例如带孩子一起体育锻炼,画画、唱歌等。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做运动是极佳的疏压方法之一,持续做有氧运动20分钟以上,会促进大脑中脑内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

       第三,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自信的孩子,在面对别人的恶意攻击时能沉稳以对,并拥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压能力,在人际关系上也会得心应手。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对其自信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若平时只是批评而极少给予表扬,对孩子自我形象塑造极有影响。所以建议父母亲坐下来,多发掘孩子值得欣赏的优点。而家长要注意,这些优点不该是孩子和别人比较的成果,而是孩子他本身所具有的特质。比如,“很有爱心,对小动物很好;很有礼貌,会主动和朋友打招呼”等等这些人格特质,而并非“每次都名列前茅”等建立在比较之上的结果。多鼓励和肯定孩子,让他对自己有着合适的自信,会让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第四,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孩子来说,父母可以给他们的最佳的礼物就是:一份无可救药的乐观心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这孩子这辈子不会离幸福太远。乐观孩子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懂得对事情做正面的思考。有正面思维能力,就是乐观特质的精彩展现。因为他知道怎么在任何环境中看到事情的优点面,从而避免了负面情绪的不当干扰,而找到激励自己的动力。为了帮助孩子学会看到事情的优点面,父母亲应常常用正向发问的方式启发孩子的思考,比如“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同学,你觉得他有什么优点?” 而在碰到挫折时,例如孩子上台演出不理想,问问孩子:“这次可能让你自己失望了,那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部分呢?”如此一来,孩子就有能力去思索正面的答案,例如“比起上次还是略有进步”,或者是“学到了重要的经验,下次上台该做更充分的准备。” 正向思维能力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只要平时多花点心思,父母亲就能帮助孩子培养出乐观的正向思考习惯。

        第五,培养孩子的人际互动能力。 现在的孩子父母应该要多安排些机会,让孩子的玩伴来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以及共同度过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如生日等)。重视情商的父母亲在孩子参加这些团体活动时,关注的焦点不会是孩子与他人的比较结果,父母亲该观察的是,孩子在和别人的互动当中,他是主动和他人说话?还是害羞不开口?当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是什么反应?而万一与他人发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应的?为了防止自己又落入“与他人较量“的惯性思维中,家长们不妨准备个小的笔记本,提醒自己观察的重点,并做记录。此外,也应鼓励孩子学会分享,别忘了鼓励孩子主动向他人提供协助,这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特质。


父母亲该多鼓励孩子观察别人的需求,而主动提供帮助。不妨常问孩子:“你有注意到有谁特别需要帮忙吗?”,“你觉得你能够做些什么去帮助别人吗?”而在孩子提供他人协助时,例如帮家人提东西,则该立刻给予及时的表扬,如此一来,孩子就能够培养出团队意识及协作能力。日后无论对工作还是生活,皆会大有助益。 14、15岁之前,是情商能力培养及形成的重要时期。家长若能积极地进行情商教育,从而培养出孩子良好的情商能力,就能让其心理免疫力大大增强,得以应付学习和生活中的低潮与挑战,让孩子有能力去经营一个成功与快乐并存的美好人生!

 

                                                                    7个习惯让你脑袋不灵光


         大脑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我们每天都需要大脑去思考很多东西,为了维持大脑的健康与灵活度,为了防止脑功能衰退,我们除了要勤动脑外,也要勤补脑。但是,如果你长期有以下几种行为,得当心你的大脑会被损伤。

1、长期吸烟

德国医学家的研究表明,常年吸烟使脑组织呈现不同程度萎缩,易患老年性痴呆。因为长期吸烟可引起脑动脉硬化,日久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神经细胞发生病变,继而发生脑萎缩。

2、睡眠不足

大脑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太差,只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

3、长期饱食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如果长期饱食的话,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人们在对待饮食的量上,“吃要吃饱”仍是相当多的人的饮食要求,一日三餐都狂吃海饮者大有人在,毫无节制的饮食使人的胃、肠等消化系统时时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各内脏器官也被超负荷的利用而无法保养。

4、沉默寡言

大脑中有专司语言的叶区,经常说话也会促进大脑的发育和锻炼大脑的功能。应该多说一些内容丰富、有较强哲理性或逻辑性的话。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并不一定就聪明。

5、空气污染

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钟消耗氧气500-600升。只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才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用脑时,特别需要讲究工作环境的空气卫生。

6、蒙头睡觉

随着棉被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不断下降,长时间吸进潮湿空气,对大脑危害极大。

7、轻视早餐

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此外,早餐质量与智力发展也有密切联系。据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儿童在课堂上的最佳思维普遍相对延长,而食素的儿童情绪和精力下降相对较快。甜食过量:甜食过量的儿童往往智商较低。



常州市心理卫生协会30届心理咨询师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欢迎大家前来报名学习,助人助己。

[ ↑返回顶部 ][ 打印 ] [ 关闭 ]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