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反馈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心理体检测评软件        
协会心闻
心闻报道

常州中支积极打造心理减压志愿服务队伍

[ 字号:   ]发布时间:2024-8-7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次数:970

   常州中支积极打造心理减压志愿服务队伍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和深化心理减压服务工作内涵,进一步拓宽基层央行志愿服务活动平台,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今年以来,常州中支积极将职工心理减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摆上议事日程,经自愿报名、部门推荐,已初步组建一支心理减压、咨询志愿服务队伍。现有人数23人,成员来自11个部门,其中有工会干部、部门负责人、年轻的业务骨干。同时作为常州市志愿者总队心理咨询师分会的一个分队,中支将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帮助大家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持证上岗,积极参加本单位和地方上的心理志愿服务。


(常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孔匡建老师在中支讲课) 


近日,中支举办首批志愿者组队仪式,并邀请常州市心理卫生协会专家作专题培训,通过志愿精神、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做一个快乐的志愿者三个方面的讲解,帮助志愿者们更好地理解志愿精神,做好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的心理准备。一名称职的志愿者、尤其是心理志愿者不仅要有爱心,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一是强化认知,保持持久向心力。志愿者应加强对义工团体特质、志愿者工作的的认知,主动调适自己,使自己时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志愿者工作。二是合理评估自身,量力而行。志愿者在决定参与某项服务前,必须清楚了解服务的内容和要求与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等是否相符,对工作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轻率作出承诺;一旦承诺,则应尽心尽力完成,如因客观原因,确实无法覆行承诺的应做好解释工作。三是方法得当,增强干预实效。心理干预志愿者将面临各式各样的服务对象,比如单亲贫困家庭、空巢老人、失独老人、被家暴者、残疾人等,志愿者应加强对心理干预专业知识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心理问题。四是平等以待,尊重服务对象。对于服务对象,志愿者应持互相帮助的平等精神,不应有“施予”的态度,尽量了解服务对象,明白其真正需要,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着想,在提供服务时,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见,不用自己的想法强加对方;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不随意公开服务对象的情况或资料。

 
孔老师给大家讲述社会心理服务精神的内涵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15年国际志愿者日当天发表致辞,呼吁国际社会充分利用志愿服务力量,建设可持续世界,让人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时说过:“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中支行领导对孔老师的讲课给予了高度评价)
 

通过孔老师的讲授,大家学到了很多社会心理志愿服务的基本知识,在核心价值观上达成了一致。大家对志愿服务意义有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了解。今天,在志愿者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庄严宣誓,自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心理咨询志愿者;未来,我们承诺,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入到专业的心理辅导中,持续坚持学习的精进,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始终保持着奉献的热情,积极向社会传递心理健康的正能量。我们将通过心理志愿服务传播爱、积蓄爱,一起帮助他人健康乐观地活着、爱着、奋斗着,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温暖!(心协秘书处)


[ ↑返回顶部 ][ 打印 ] [ 关闭 ] [ 返回 ]